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书单

有点迟到,冲冲冲!

📚以下书籍出现的顺序代表我对这些书的评分排序。

《沉默的大多数》:相当有意思吐槽

​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所言,多数人对于各种事情会有不满,但是会选择沉默,王小波就像是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代言,说出了一些我深有同感却想不起来要说、也没这么会说的想法(ps:看到他强推《乡村经济》时还是很开心的)。王小波的表达太有意思了,像一个“愤青”、像一个“吐槽怪”,读起来很是舒服。虽然没有对这本书具体内容的总结,但是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幸福之路》:从各个角度论述如何更幸福

​ 罗素的幸福观,从各个角度讲述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幸福,下面是一些读书笔记,总结了我的理解:

  • 论竞争:竞争让人们忘记了事情的本质,忘记了享受生活,只知道去和别人比较。
  • 论烦闷与兴奋:兴奋就像镇静剂,过少会让生活过于平淡,导致烦闷,但是过多就成了毒品。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于远大稳定的目标这种长久的东西,而不是吸毒这种短暂的东西,因为短暂的兴奋过后,会是更大的烦闷与失落,而长久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快乐永驻。用罗素的话说,长久平静的快乐与短暂的兴奋相比,就像是有爱情的性生活与没有爱情的性生活。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一种平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常驻在平静的环境里。
  • 论疲劳:现代的疲劳大多是精神上的疲劳而不是肌肉上的。一方面是因为恐惧何种最坏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喜欢兴奋,兴奋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 论嫉妒:不会从自己拥有的东西寻找快乐,而会从其他人拥有的东西寻找痛苦。现代人的嫉妒变多了,因为他们从以前只了解嫉妒自己的邻居,变成了可以了解更多的东西。“希望从绝望中找到正确道路的文明人一定要像拓展自己的思维那样旷达自己的心胸,一定要学会超越自我,从而获得宇宙般无限的自由心灵”。
  • 论犯罪感:犯罪感大多来自于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不一定正确的道德观,当感觉到犯罪感时,需要用理性去评估是否真的错误,要以理性的判断为准。
  • 论被虐狂:第一,要记住,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的那样无私;第二,不要过高估计你的价值;第三,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你;第四,不要幻想着大多数人总是在想着怎么害你。
  • 论舆论压力: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偏见,如果有可能,去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在这里别人对你的看法就又是另一种。但是,要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
  • 还可以快乐吗:幸福的秘诀在于:兴趣要尽可能的广,尽可能善意的而不是敌意的对待你感兴趣的人和物。
  • 论情趣:情趣是幸福、安康的秘诀,但是必须要让它们与健康、与我们所爱的人的情感、与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所尊重的东西协调一致。不要过度放纵寻求遗忘,也不要过于受文明社会的约束而处处不敢。
  • 论爱:最好的是可以互惠的爱,各自可以愉快地接受爱,自然地给予爱,每一方都会因为这种互惠的快乐的存在而觉得这个世界更有意思了。
  • 论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比任何情感都更加牢固,但是不能对孩子有过多的占有欲,或者强迫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教育也可以交给更专业的人做,并且会做得更好。
  • 论工作:明智地度过闲暇时光的能力是文明的终极产物;有意思的工作主要具备两个要素:可以运用技能;具有建设性。
  • 论闲情逸致:我们只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遭遇的痛苦、悲伤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不要沉浸于痛苦不能自拔,应该积极的通过转移目标方式让自己摆脱痛苦。
  • 论努力与放弃:不要让无所谓的小事影响了自己。尽人事,听天命,不要感情用事。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产生之后不平等就开始了

​ 读书摘抄:

  • 如果我们从这些不同的变革中去寻找不平等发展的足迹,我们会发现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形成是不平等形成的第一阶段;法官的设立是第二阶段;而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力的转变。因此,第一个阶段催生的是贫富的差距,第二个阶段造就的是强弱的悬殊,而第三个阶段诞生的则是主人与奴隶的对立。主人与奴隶的对立正是不平等的最后阶段,是所有其他不平等终将抵达的彼岸。这一阶段将一直持续,直到新的革命将政府彻底瓦解或者使其向合法制度靠拢为止。
  • 如果所有未经堕落与变质的政府都能做到不忘初心,严格按照成立之初的目的行事,那么,这个政府的成立通常就不是必需的;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没有任何人规避法律、滥用司法,那么这个国家是既不需要法官也不需要法律的。
  • 社会的产生是人类之间互相联系的增加,联系更加紧密之后就避免不了对比与竞争对手有对比和竞争就会有不公平。相反,原始人反而是孤独而平等的。
  • 富人为了让穷人从奴隶身份解放出来,创建了政府,但其实,富人只是为了防止奴隶因为不平等而反抗,所以所谓民主政府的建立并非平等。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人们是如何掉进消费主义陷阱的

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是对“消费主义陷阱”的诠释。我是在看费孝通大佬的《江村经济》时,在书序中发现的这本书,感觉让我眼前一亮的干货没有很多,唯一记住的一段有意思的观点是:“鲍曼:这一社会的精神特质宣告:假如你心情低落,那就吃。这里发生了一个悖论:因为温饱的解决,发生了空虚和无聊的问题;我们却在解决温饱上面加大砝码,来应对空虚和无聊的问题。”